
金属注射成型3D打印的三个主要工序里,样品的样子和内部组织一直在变呢。打印完后的生胚样件,用肉眼就能很明显地看到打印的轨迹,孔隙主要是在层和层之间的界面那儿。相邻的轨迹之间还有没填满的间隙。脱脂之后呢,层间的界面就更清楚明显了,这时候就能很直观地看出3D打印那种“堆积”和“叠加”的特点了。虽然有部分成分流走了,但是金属作为支撑的骨架,还是能很好地保持住几何立体的样子,样品的尺寸和打印完的时候相比基本没什么变化。不过因为粘结剂成分没了,样件里面的组织就变得疏松了,外观颜色更像粉末态金属那种普遍的深黑色。

等到烧结之后的样品啊,高度和宽度方向都明显收缩了,表面粗糙度也变小了,316L不锈钢金属颗粒在高温的作用下不停地融合在一起,随着合金化的进行,里面孔隙、裂纹这些缺陷就慢慢“长好”了。相应地,线材层和层之间的间隙因为融合和收缩这俩作用一起使劲,也大大地变小了,样品就呈现出块状金属那种亮亮的银色了。